海外网:调油价何时能不挨骂?

2013年02月26日10:02  海外网

  风声

  24日,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,决定自2月25日零时起将汽、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90元,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(全国平均)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.22元和0.25元。不少人元宵节后一觉醒来,发现油价又涨了,深感大大地伤不起!

  而颇具讽刺意义的是,台湾中油也凑巧于同一天在其官网上发布自25日零时起下调各式汽、柴油价格的通知。对岸的这一举动让发改委的涨价令看上去既不合时宜又显滑稽。

  纵观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油价走势,在经历了一月下旬和本月初的小高潮之后,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急转直下,国际油价累积跌幅已超过4%,纽约油价降到今年1月16日以来的最低点。如此看来,台湾方面的反应似乎更加因时顺势。有专家对此轮涨价一语道破玄机:发改委元宵节当天宣布油价上调消息,或因近期国际油价大跌,汽柴油的上涨幅度基本接近满额调整,“如果继续延迟上调油价,本轮油价调整可能会搁浅。” 换句话说,近期国际油价大跌反倒是促成此次国内油价上调的直接原因,因为“再不涨就来不及了”。如此道理,让人哭笑不得。

  这样“无厘头”的涨价,引来无数骂声与质疑也在意料之中。可对于发改委来说,类似的质疑声仿佛早已习以为常,不以为意。此情此景,人民不禁要问,为何油价调整常常伴随着违背市场规律和罔顾民意的质疑?究竟是谁绑架了有关部门和定价机制?

  其实,近年来调整油价,经常都给人“慢半拍”之感。究其原因,是现行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所决定的。即根据新加坡、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来评估国际油价,若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%,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。本次调价发改委给出的原因也是如此。而在实际操作中,22个工作日的评估周期显然过长,造成调价时间滞后,不仅会经常闹出国际油价下跌而国内油价上涨的笑话,还因为国内外的油价差距间接刺激了市场投机行为。

 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近年来愈加明显,亟待改革。事实上,据业内人士透露,调价周期缩短到10天左右的新定价机制方案早已修订成熟并上报,何时启动却仍是未知数。

  众所周知,每次国内上调成品油价格,在消费者荷包变瘪的同时,“两桶油”毫无悬念地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。有新的方案却迟迟不作为,这背后是否有既得利益者的阻碍?国际油价随市场波动可以理解,民众不理解的恰恰是可能被利益方操纵的这种中国式“滞后”。

 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曾表示,“改革必然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,重点调整预期利益和增量利益,但最终是要落到人民真正得利益上。”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进是大势所趋,这恰恰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、冲破既得利益者阻挠的勇气和决心。对于发改委来说,制定施行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定价机制,早日让改革的红利更好地惠及民众,是其摆脱“被骂”命运的关键。

  (作者为海外网评论员)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中铁隧道逾百名员工打砸抢烧云南村庄
  • 体育欧联-切尔西绝杀惊险晋级 国米总分5-0
  • 娱乐郭晶晶素颜护肚显孕味 霍启刚护航(图)
  •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余波未平获省长质量奖遭疑
  • 科技谷歌发布高端触屏笔记本拟与苹果竞争
  • 博客北电艺考明星脸(图) 台湾看病经历(图)
  • 读书揭秘:民国被搅乱的春节吃不上汤圆
  •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?
  • 育儿手掌大早产儿挑战极限已存活11天(图)